宣舞
阿里最具象雄文化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
在新的时期,古老的舞蹈
焕发出新的活力
“宣”舞是阿里独具特色的舞蹈,历史悠久。
“宣”舞最早可追溯到古象雄时期。“宣”为象雄语,古象雄雍仲苯教最早使用的是“玄”。“玄”“宣”“鲜”都有人用过,均表示歌舞之意。
据藏文史料记载:古象雄时期每当迎、送苯教祖师顿巴辛绕时都要跳“宣”舞。
舞者人数少则20人,多则100人。领舞者手持白色牦牛尾巴挥舞,舞者双臂交叉相连,
以大鼓、小鼓、大法号、唢呐、铜锣、钵等伴奏,边唱、边舞。

古格红殿壁画上的宣舞
随着时间和朝代的推移,宣舞在古格王朝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古格遗址红庙和白庙大殿壁画中,清晰地留下了宣舞的踪迹。在一幅古格王室迎请印度阿底峡大师传法的壁画中,十余位跳宣舞的女子身披鲜艳的披风列成一排,在身前牵手交臂,踏地起舞。
这种宣舞称为“古格十三宣”,共有十三段,每段都有独特的音乐和唱词,内容多为关于世界形成、物种起源、歌颂神山圣湖等,是藏民族原始的自然崇拜。
札达底雅宣舞
“十三宣舞”是独属于宫廷的,不得在民间表演。除了古格“十三宣舞”,阿里各地还有民间宣舞,在县与县、乡与乡之间,表演形式、特点、人数、服饰等方面,都各有不同。
在札达流传的“札达宣”与“底雅宣”基本相似。“喜德宣”流传在普兰县喜德乡,其表演开始全部为女性,最后男女混合表演,一般在藏历年的时候表演,优雅庄重,其服饰、道具复杂且昂贵。
普兰多油村宣舞
宣舞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藏戏、舞蹈、说唱等主要的藏民族民间艺术,其舞姿融合了西藏各地民间舞蹈的精华,说唱形式展现了藏族古代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说唱内容涵盖了藏民族宗教、礼仪、风俗、节庆等各方面。
宣舞也是展示藏民族富丽华美服饰的优美载体和绝佳方式,具有浓郁的象雄文化色彩和独特的古格文化魅力。



宣舞饰品。图/姜曦
2008年6月,“宣”舞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非遗项目的支持,托林镇的卓嘎老人被选为宣舞的传承人。
札达县还把宣舞改编为学生们的课间操,年轻的学生和古老的舞蹈碰撞出了火花。
在札达,宣舞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村居、学校都能看到宣舞的优美舞姿。在庆典或者闲暇,人们都会跳起宣舞,踏足而歌。
札达县九年一贯制“宣舞”广播体操
“宣”舞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已经传承了几千年,是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艺术魅力经久不衰,表现出无限的生命力和传承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舞蹈《甲·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