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tjj/2019-00002
- 发文字号:
- 发文机构:地区统计局
- 名 称:阿里地区2019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 公文种类 :统计
- 发布日期:2019-11-05 17:45
阿里地区2019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发布时间:2019-11-05 17:45 浏览次数:
【摘要】
一、经济运行特点:运行总体稳定,期间合理,符合预期,延续稳中向好的态势。
1.生产总值完成46.3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74.3%,同比增长8.2%。
2.工业增加值完成1.84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排全区第一。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34.6%,降幅持续收窄。民间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20.8%,增速排全区第二。
4.市场主体达到10028户,同比增长21.5%。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55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排全区第二。
6.地方财政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36.4%。地方财政支出62.99亿元,同比增长17.8%。
7.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6.44亿元,同比下降13.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2.09亿元,同比增长13.1%。
8.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2.1,位居全区第三。
9.接待游客98.32万人次,同比增长29.1%。实现旅游收入12.38亿元,同比增长33.2%。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57元,绝对值排全区第一,同比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73元,绝对值排全区第二,同比增长12.6%。
11.客运总量12.98万人次,同比增长28%;货运总量104.2万吨,同比增长4.5%。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明显。
(二)部分指标增长乏力。
(三)投资发展后劲不足。
(四)产业融合发展不够。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监测狠抓落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发挥特色产业作用,培育发展内生驱动。
(三)加大项目储备力度,提升投资拉动能力。
(四)发挥主导产业优势,推动产业联动发展。
今年以来,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全地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区党委、地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以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为根本方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瞄准“十三五”规划和全年主要目标要求,重点围绕三大攻坚战,聚焦发展七大产业,全面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措施。前三季度,全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运行期间合理,符合预期目标,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态势仍在延续。
一、全地区经济运行合理、符合预期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3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74.3%,符合预期目标,同比增长8.2%(可比价,下同),增速分别均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放缓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放缓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6亿元,增长0.3%;第二产业完成18.96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完成23.8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为7.8:40.9:51.3,产业结构符合季度特点。
(二)农牧业生产形势好。今年以来,全地区气候显着转好,自然灾害轻微,年景较好。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68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牧业总产值实现4.28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91.5%,牧业一直在阿里第一产业中起着主导作用。
牲畜存栏头数为265.15万头(只、匹),同比增长23.1%;牲畜出栏数达到14.2万头(只、匹),同比增长37.1%;幼畜成活率为84.3%;肉产量达到2985.01吨,同比增长52.5%;奶产量达到3055.76吨,同比增长72.6%。蔬菜产量达2245.5吨,同比增长4.3%。
(三)工业经济持续向优。今年来,全地区工业增速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全地区工业增加值完成18400万元,同比增长22.6%,增速排全区第一位。从规模来看,规上工业比重低、降幅收窄,规下工业比重大、增速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94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0%,同比下降0.4%,比重为21.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实现14452万元,同比增长50.3%,比重为78.5%。在产业发展推动下,规下工业发展前景好。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发电量达到6966.6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5%;自来水供应226.59吨,同比增长18.6%;预制砖7750吨,同比增长19.6%;民族服装加工产量956套,同比增长6.7%;藏香生产0.5吨,同比下降37.2%。
(四)投资降幅持续收窄。前三季度,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年度计划的62%,同比下降34.6%,增速排全区第六位,下降幅度分别比7月份、8月份收窄7.4个百分点和11.2个百分点。其中:500-5000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2.1%,50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3.9%。项目拨付力度不足、重点项目带动不强是导致阿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民间投资额完成年度计划的108.1%,同比增长20.8%,增速继续位居全区第二位。
(五)消费市场保持稳定。自去年同期以来全地区市场主体每天以4.9户增加,截止今年9月份冲上万户重要关口,达到10028户,同比增长21.5%。全地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9.5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7.3%,同比增长7%,增速排全区第二位。按区域划分:城镇市场完成零售额8.16亿元,同比增长7.6%;乡村市场完成零售额1.39亿元,同比增长3.9%。按消费形态划分:餐饮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2.9%;商品零售额7.05亿元,同比增长8.5%。
(六)财政收支增长加快。前三季度,一般公共财政收支增长均比上半年加快,分别快28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财政收支合理。截止9月底,全地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1.3%,同比增长30.5%;税收收入实现1.53亿元,同比下降5.2%。全地区地方财政支出62.99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2.73亿元,增长18%;财政八项支出32.01亿元,同比增长4.2%。
(七)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截止9月底,全地区整体金融经济运行平稳。全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6.44亿元,同比下降13.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2.09亿元,同比增长13.1%。全地区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迥异,存贷比为3.2:1。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178.53亿元,同比下降8.5%。
(八)价格水平持续稳定。截止9月底,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2.1,物价指数位居全区第三,与全区平均水平持平,分别比1月份、3月份、6月份下降0.7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比8月份指数低0.1个百分点,呈现“年初高开、后期走低”的态势,物价趋于平稳可控范围。
从八大类来看,食品烟酒类物价是助推全地区物价指数居高的主要因素。食品烟酒类物价指数为104.7,其中粮食类为104.3,水产类为103.4,蛋类为106.4,鲜果类为131.5;衣着类指数为100.2;居住类为103.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为101.9;交通和通信类为97.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为100.2;医疗保健类为99.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为101.5。
(九)旅游市场持续旺盛。得益于旅游旺季助推,全地区旅游人次和收入增势迅猛。前三季度,全地区接待游客98.32万人次,同比增长29.1%,完成全年计划的98.3%,完成进度较好。其中,接待国内游客89.75万人次,同比增长27.3%;接待国外游客8.57万人次,同比增长49.1%实现旅游收入12.38亿元,同比增长33.2%,完成年度计划的102.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0.49亿元,同比增长30.4%。
(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速。近年来,阿里始终把服务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拓宽群众创收增收渠道,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比经济增速快2.1个百分点和4.4个百分点,“两个收入”持续跑赢经济增速。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57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2.4%,同比增长10.3%,绝对数排全区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73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8.6%,同比增长12.6%,绝对数排全区第二,比排第一的林芝低203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
(十一)服务业发展稳定向好。前三季度,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3.8亿元,同比增长7.7%。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51.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5%。全地区客运总量12.98万人次,同比增长28%;货运总量104.2万吨,同比增长4.5%。其中:公路客运量6.32万人,同比增长36.6%;货运量104.2万吨,同比增长4.5%。民用航空阿里站累计起降763架次,同比增长7.8%,运送旅客6.66万人次,同比增长20.8%;运送货邮12.95吨,同比下降41.1%。
二、需关注的问题
综合目前主要经济指标判断,全地区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农牧业基础不断夯实,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前景好,物价市场持续稳定,旅游市场持续旺盛,城乡收入增长较快,营利性服务行业增长向好,非营利性服务业扭负为正,经济发展环境有利。同时需要关注的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确定因素不容忽视,经济总量总量低、下行压力明显,产业内部发展不协调、基础弱,经济发展后劲驱动力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进程和发展目标。
(一)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前三季度批发业、金融业增加值负增长,加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建筑业增加值增速放缓了12.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发展不明显。反馈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全区最低,增速分别均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放缓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放缓0.8个百分点,经济下行压力突出。
(二)部分指标增长乏力。从核算经济总量的各项指标来看,大多指标增速不够理想,支撑乏力。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前三季度增速下降34.6%;二是金融存贷款余额持续下降,前三季度同比下降8.5%,影响了金融业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6%;三是批发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
(三)投资发展后劲不足。从项目数量来看,计划开工不足,新建项目不足,强势项目不足,收尾的续建项目多。计划施工项目279个,因资金未到位未开工、资金到位未开工等原因的有62个项目,在建项目比去年减少75个项目。从项目规模看,投资规模大幅下降,特别是大型项目投资规模降幅较大。计划总投资192.35亿元,同比下降48.3%。其中比去年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同比下降83.5%;5000万元以上项目计划投资同比下降22.4%。从投资完成额来看,项目进度推动不够,拨付力度欠缺,重点大型项目进度不理想。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34.6%,投资完成率低。其中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42.1%;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45.8%。此外,重点项目储备不足,开工项目多,拨付不足,项目单位报送不及时,进度难以体现。
(四)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农牧业发展传统粗犷,第一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仅为7.8%,且牧业占第一产业高达95%。第二产业贡献率和拉动率最高,但是第二产业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其中工业经济占比仅为9.7%,建筑业占90.3%。第三产业占据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占14.5%和47.5%。全地区产业之间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发展作用不明显。
三、几点建议
积极面对阿里经济下行趋势,各级各部门要主动作为,持续突出投资拉动、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产业支撑、保障改善民生、注重生态保护,有效利用好第四季度剩余时间,全力推动各行业、各产业收好尾,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强化监测狠抓落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各自领域目标任务进行对照检查,逐项进行梳理,紧抓仅剩的“岁尾”时间,认真分析研究有效施策,抓好本领域行业发展,确保完成全年目标。特别要加强对重点行业、薄弱行业情况的调度分析及督查督导,要着力抓好中央、自治区及地区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好基础。
(二)发挥特色产业作用,培育发展内生驱动。阿里发展不应停留在靠投资拉动这一动力,要依托阿里丰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和本地特色,强化政策引导,研究以资源优势促绿色产品和特色产品生产的战略性和针对性,持续促进消费市场发展,有效巩创新农牧业和经济发展,整合壮大规下工业企业,积极引导服务业对农牧业和工业的有效带动。
(三)加大项目储备力度,提升投资拉动能力。今年剩余时间不多,要结合阿里实际,切实增强项目进度和拨付,生成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加强重大项目落地监测,针对超亿元的重点项目,开工时间、资金到位等情况必须实时掌握,并按期推进,防止项目迟迟未落地或出现续建重点项目完工后无项目上马、无开工拨付的窘境。二是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项目推进进度和拨付力度,深入到项目一线,及时协调化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确保对区、地鼓励非国有投资相关政策的落实,打造服务平台,吸引更多投资落地阿里。
(四)发挥主导产业优势,推动产业联动发展。着力发挥旅游业的主心轴作用,推动更产业与其联动发展,形成“一业带百业、一业兴则百业兴”的联动效应。一是探索转变传统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推进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研究畜牧产品深加工,走农畜产品与绿色工业制造有效结合的方向,引导第一产业做“特”做“优”;二是在第二产中培育绿色工业制造,促进农畜产品原材料深加工,生产具有阿里特色的“特产”,并做大做强;三是发挥服务业作用,有效激活旅游业优势,带动特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让“特产”进超市、成专店、入景区,促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行业全方位发展。